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以从木匠到大师的人生经历,缔造了艺术世界的不朽传奇,他大胆革新创造的独特艺术风格为其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无论诗书绘画,还是篆刻,他都勇于创新,敢于开宗立派,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为世人所称道。他是20世纪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之大成的艺术家。
——湖南博物院评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幼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濒生,别号繁多。出生农家,当过放牛娃,做过乡下木匠,后经过自己的顽强

「绘画艺术历程」
History of the Art of Painting
齐白石的绘画,既直白,又富哲理。他在绘画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作品表现了他的生活经验。他画的其实还是自己40岁(1902年)以前经历的农村生活,他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所熟悉的一切。齐白石一生的绘画艺术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
早年摹仿期(1878——1901年)
一八七八年拜著名雕花木工周之美为师做雕花木匠,后拜民间艺人萧芗陔、文少可为师学肖像画,向胡沁园、谭溥学工笔花鸟、山水画,随陈少蕃学诗词古文,并学习书法,钻研篆刻。

发展转型期(1902——1918年)
一九一七年赴北京,期间,结识了陈师曾、凌植支、汪蔼士、王梦白、陈半丁、姚华、肖龙友等文化名人及画家,在绘画上受益匪浅。

人物屏之醉翁图 1918
变法创新期(1919——1928年)
一九二二年春,陈师曾携中国画家作品东渡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引起画界轰动,并有作品入选巴黎艺术展览会。
一九二七年始,分别应林风眠、邱石冥、徐悲鸿之邀,先后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或名誉教授。


芙蓉四蟹图 1924、乌鸦图 1928
成熟鼎盛期(1929——1948年)

花卉草虫之红梅双蝶图 1954

荔枝鹌鹑图 1953
晚年辉煌期(1949——1957年)
一九五三年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书画展”;一九五四年东北博物馆在沈阳举办“齐白石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故宫承乾宫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九十岁寿辰之际,北京文艺界举行庆祝会,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一九五五年被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通讯院士”,同年与陈半丁、何香凝等十四位画家为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绘制巨幅画作《和平颂》。

齐白石和格罗提渥总理一起看画

格罗提渥总理代表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齐白石
“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奖“
一九五六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一九六三年被该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齐白石人生的后40年,主要是在北京度过的,但他无时无刻不想家。他始终认为于京华是客,湖湘才是家。而家是具体的,白石老人画屋后的梨花,画儿时用的青灯、柴耙,画一段嫩白的鲜藕。当然,他还刻了一方印章“客中月光亦照家山”。“家山”虽远,身披同样的月光,便少了几分孤寂,多了一缕温暖。于是,化作了这次齐白石回乡展览的名字。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PC证B2-20192229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