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朱笔《心经》,难得一见

弘一法师曾说:“《心经》虽仅二百六十个字,却摄全部佛法,是最简练,义理最为丰富,集大乘和小乘佛法思想菁华的经典。”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曾沐浴洁身,虔诚地书写过《心经》。书法家启功亦如是。

11岁的启功(中)和祖父裕隆(左)以及姑姐丈在一起。
启功与佛教的缘分很深。三岁时,失去父亲的启先生就被祖父送到雍和宫,做了一名记名的小喇嘛,后来还接受过九世班禅大师的灌顶。
在雍和宫里,先生学佛经,念《大悲咒》。这段“出家”的日子,留给先生很深的印象。启先生对宗教,具体说对佛教,还有一个“往大里说”的态度。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说到白师父对他的影响时,先生说:“我从佛教和我师父那里,学到了人应当以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关切众生;以博爱为怀,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以超脱为怀,面对现实,脱离苦难。”

启功早年留影
在同一段文字中,启先生还讲到了他的“小喇嘛”生活带给他的宗教体验。二十岁时曾祖母生病,深夜中他一个人到雍和宫去向“喇嘛爷”求药,本来很害怕,但一见到庄严的庙宇,一座一座在清风明月下矗立,忽然想起《西厢记》中“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端烟笼”的唱词,“眼前的景色,周围的世界,确实如此,既庄严神秘,又温馨清爽,人间是值得赞美的,生活应该更加珍惜。我心里不但一点不害怕,而且充满了禅悟后难以名状的愉悦感,这种感觉只有产生于对宗教的体验。”

在一些写启先生人生境界的文章里,常看到一些说启先生“看透了”之类的话。不错,以启功先生的大智度,当然是看得很透。但“看透了”绝难说是启先生的生活意态。“看透了”的启先生绝不“独坐孤峰顶”,而是在返回生活的“随波逐流”中,“不着迹”地将其对生活的珍爱,展现为大智的幽默和乐观。因此,他也为红尘滚滚中的世人,树立起一种平常而又大境界的人格。
多年来,他应朋友之要求多次写过《心经》,直抵内心,让人生清净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PC证B2-20192229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