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元 李绗《双钩竹图》

【赏析】此图画竹,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竹叶以墨色细加渲染,表现出阴阳向背。湖石团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画家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42、明 徐渭 作品

【赏析】青藤特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工画残菊败荷,古朴淡雅,别有风致。他的作品不拘于物象,能抓住其神气,用秃笔铺张,势如急风骤雨。他的大写意泼墨之势,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给人以笔墨淋漓,赏心悦目之感。清代的朱耷、石涛、郑燮、李
鱓、李方膺、高凤翰以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他的笔墨传统,形成声势浩大的大写意花鸟流派,雄踞画坛数百年而不衰。
43、宋 赵佶《听琴图》

【赏析】宋徽宗的《听琴图》轴是一幅优秀的中国人物画,画中主人公居中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三个听众,三种不同的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通过纤细的技法和迷人的色彩,把作品描绘得工整清丽,神妙无加。画面上方有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
44、郎静山 摄影集锦《泊》

【赏析】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媒介和熟练的黑白灰三色,描绘丰富多姿的黑白意蕴,融神气韵为一体。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是阳刚美和柔韧美的交融,又是自然美和与艺术美的结合。
45、元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赏析】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画作中“笔势雄伟”的代表,那么,《大岭图》则是“皴纹极少,笔意简远”的典范,属国宝级。
46、张大千 晚年精品《疏池暗香》

【赏析】荷花关系着荷的神韵。张大千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曾亲赴甘肃敦煌,临摹佛教壁画。通过细心揣摩佛画中莲花宝座的造型,结合自己的写生实践,张大千领悟到了荷花的轮廓线和神韵之间的关系。他的荷花于明艳中现拙厚,清新中见精神,有着无比洒脱的韵味。
47、吴冠中《夕阳晨曦》

【赏析】二十世纪末,吴冠中连画了三幅《夕阳晨曦》,他说过,“身后事,谁管得,任人评说”,但身前事他却要抓紧,因为一个人身后是非都是身前之事决定的。他渴望晨曦,晨曦给他带来新的活力,一次成功犹如一抹夕阳,过去后预示未来一天的开始,明天的晨曦又将来临。吴冠中:“画面乌黑的天空中有月亮的各种身影:满月、月半、月如钩——暗示时间流逝之轨迹。处处闪烁着星星,但画面最下边却显露出半轮红日,谁也无法确认她是夕阳或晨曦。人生的晨曦与夕阳却是分明,会有人错认青春与迟暮吗?”。
48、欧阳询《梦奠帖》

【赏析】欧阳询吸收汉隶和魏晋楷法,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帖用墨淡而不浓,秃笔疾书,转折自如,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此贴流传有序,属稀世之珍。
49、明 张瑞图《松山图》

【赏析】张瑞图,著名书画家。此图画奇峰高耸,瀑布悬挂,云烟浮动,苍松挺立。作者充分利用薄绢质地,皴擦渲染并重,笔墨交融,浓淡渗合。
50、郎世宁《聚瑞图》

【赏析】这幅作品中,郎世宁遵循中国传统工笔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变化,以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绘中,加入了高光来强调花瓶晶莹圆润的质感,是一幅中西结合的佳作。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