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译文】
《易经》的产生,大概在中古时代吧?创作《易经》的人,大概是有忧患吧?
故“履”是道德的基础;“谦”,是道德的把柄;“复”,是道德的根本;“恒”,是道德的巩固;“损”,是道德的修养;“益”,是道德的充裕;“困”,是道德的辨别;“井”,是道德的处所;“巽”,是道德的制约。
“履”,和谐而达到;“谦”,尊贵而光明;“复”,微小而能辨别事物;“恒”,繁杂而不厌恶;“损”,开始困难而后容易;“益”,长久充裕而不虚设;“困”,穷困而能通达;“井”,处在其位而能迁移;“巽”,相称而隐晦。
“履”用来和谐行动,“谦”用来制约礼节,“复”用来自我知晓,“恒”用来专一德行,“损”用来远离祸害,“益”用来兴起利益,“困”用来减少怨恨,“井”用来辨别义理,“巽”用来行使权力。

【解读】
这一章阐述了《易经》中九个卦所代表的道德意义和作用。指出《易经》的兴起可能在中古时代,创作者可能怀有忧患意识。然后分别论述了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这九个卦象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特质。
——“履,德之基也”,强调履卦是道德的基础,意味着遵循礼仪、行为得当是道德的开端。
——“谦,德之柄也”,说明谦卦是道德的把柄,即保持谦逊能更好地把握道德。
——“复,德之本也”,指出复卦是道德的根本,代表回复善道、回归初心。
——“恒,德之固也”,表示恒卦能巩固道德,象征坚守德行不改变。
——“损,德之修也”,意味着损卦有助于道德的修养,通过减损欲望来提升自我。
——“益,德之裕也”,说明益卦能让道德充裕,不断增益善德。
——“困,德之辨也”,困卦能辨别道德,在困境中检验和坚守道德。
——“井,德之地也”,井卦提供了道德的安身之所,稳定而能滋养他人。
——“巽,德之制也”,巽卦是道德的制约,善于顺应时势而有所约束。
文中描述了每个卦的特点,如履卦和谐而能达到目标,谦卦尊贵又能带来光明等。阐述了每个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如履卦能和谐行动,谦卦能制约礼节等。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