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笔三篇
作者:胡俊文(湖北孝感)
粽子飘香迎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草的传统习惯。《风土记》一书中有记载:“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荆楚岁时记》亦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端午节这天女婿和“准女婿”还要买来粽子和鸭蛋等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在农村叫作“送节礼”,因此端午节也叫“岳母节”。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投江自杀。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慢慢形成吃粽子的习俗。唐代诗人文秀曾作《端午》一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上街买来糯米和粽叶自己动手包粽子。妈妈先将糯米和粽叶洗净,然后用粽叶将糯米包起来,再系上白线放进锅里煮熟后蘸上红糖给我们弟兄三个吃。糯米香糯黏滑,粽叶清香四溢,那味道真是美极了!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不再自己动手包粽子。我们只能到超市购买粽子解馋。虽然现在各大超市的粽子品种繁多,营养丰富,但终究没有小时候我们吃的粽子那么香甜可口!
诗人眼中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重五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历代诗人留下很多吟咏端午节的诗词。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一诗中写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玄宗李隆基也有“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的诗句。
宋代大诗人苏轼写有一首《浣溪沙》词:“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代另一位大文豪欧阳修也有《渔家傲》传世:“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明代著名诗人边贡在《午日观竞渡》一诗中也留下“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的名句。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午日处州禁竞渡》:“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清代诗人钱琦也有“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的优美诗句。清代还有一位诗人李静山的诗句“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更是充满生活情趣。
当代大作家老舍也写有一首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笔者不才,也曾经填词一首《鹧鸪天•端午节祭屈原》——国破家亡大楚无,汨罗江畔万人呼。凄风阵阵凶涛卷,粽叶青青苦李熟。插艾草,挂菖蒲。龙舟竞渡洞庭湖。离骚天问千秋诵,屈子英魂在郢都。
民歌中的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又到了艾叶飘香的季节。端午节是个伤感的日子,因为每到这天都会让人想起葬身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可以吃到甜甜的粽子;端午节是个幸福的日子,因为这天可以携妻带子去看望乡下的岳父岳母,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在民间,有很多吟咏端午节的歌谣。我们小时候经常吟唱的一首民歌至今让人不能忘怀——“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那时候我们一大群小伙伴奔跑在乡间的田野上,嘴里唱着这首歌谣,就连空气中也充满快乐……
类似的歌谣还有很多: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们来跳舞。吃粽子,赛龙舟,高高兴兴过端午。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彤彤。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一二三四五,你划龙舟我打鼓。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满树满街包粽忙,粽叶宽,粽梭长,包起四角不四方。大米江米白如雪,艾叶箬叶绿油油……
这些民歌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真希望这些优美的民歌能一代代永远流传在乡间的田野上……
附:
作者简历
胡俊文——男,1977年5月生于湖北孝感,大专学历。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孝感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孝南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孝南区书协理论部部长。《孝感诗词》责任编辑,《澴川诗联》、《桃花诗文》副主编;著有散文集《岁月匆匆》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PC证B2-20192229号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