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人人书画网  中国书画春晚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08086
    广告

    中国四大画僧书画 石涛:人生,不能输在气势上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在中国画史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出家为僧,用水墨丹青留下了那一时期人们心目中最美的山水记忆,他们就是明末清初画坛四僧:原济(石涛)、八大山人(朱耷)、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他们是僧人,也是文人,甚至还蒙受道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融汇着文人习性、禅宗三昧、老庄哲学,在明末清初画坛各树一帜,其笔下的

    在中国画史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出家为僧,用水墨丹青留下了那一时期人们心目中最美的山水记忆,他们就是明末清初画坛四僧:原济(石涛)、八大山人朱耷)、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他们是僧人,也是文人,甚至还蒙受道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融汇着文人习性、禅宗三昧、老庄哲学,在明末清初画坛各树一帜,其笔下的意境山水更是孕育了人对于自然、对于生命的大彻大悟。弘仁开新安一派,髡残开金陵一派,八大山人开江西一派,石涛开扬州一派,四人的山水画各有风格。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

    (石涛)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

    他们出身不同,或是故明宗室,或是明末秀才,或为明末遗民。

    石涛本为明宗室,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原姓名为朱若极,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法名原济。

    (八大山人,即朱耷)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江西宁献王朱权后裔,六十岁时方开始使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

    (弘仁)

    弘仁,是明末秀才,其俗姓为江名韬,在武夷山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

    (髡残)

    髡残为明末遗民,本名是刘武陵,幼年丧母、遂出家,僧名髡残、号石溪。

    弘仁或者髡残,或是八大山人,其志可称纯粹。明亡后弘仁抗清,参加过徽州战役,败后武夷山出家,从此便不婚不仕 。

    髡残于30多岁时,遇到了亡国之痛,参与南明的反清,后避难常德桃花源,43岁定居大报恩寺,于幽栖寺度后半生。

    明亡后朱耷方十九,父亲也不久后去世 ,强忍悲愤假装聋哑, 隐姓埋名遁迹空门。

    石涛虽经颠沛之苦,明亡时他年仅三岁,亡国之痛感触不深,出家或为政治姿态,康熙南巡两次接驾,见康熙后山呼万岁,主动进京结交显贵。

    “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门,开始书画创作,豁达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归宿,可谓是“殊途同归”。

    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虽同在佛门从事绘画创作,却各自形成具有强烈的个性绘画风格,又可谓“同途异趣”。

    “四僧”的绘画在当时得到了世人的嘉许,并受到了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等名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

    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境界。

    一、石涛:人生,不能输在气势上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然而在他还只是三岁小孩时,当朝皇帝朱由检就在景山的那颗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国破家亡也仅仅是几年的时间,多亏了家臣将有效的他带出剃发为僧,才让他免于一死。

    但石涛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

    千山红树图

    据说当年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呼万岁,还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然而,在京城时恰逢正统派绘画占主流之际,京派画坛似乎不欢迎他这个“狂妄之徒”。

    不过他也因为机缘,接触到五代与北宋时期山水名作,天生悟性超强的石涛,无意间迎来艺术生涯中的创作峰巅期,画风从恣意激烈转至厚重沉稳。

    松下高仕图

    “功名”幻灭,几经人间辛酸冷遇,石涛幡然醒悟,1690年冬天,时年56岁的他,怀着极度苦闷的心情,黯然离京,重返扬州定居下来。

    淮扬洁秋图

    提起石涛绘画,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山水。有评论说,石涛的山水画特别讲究“气势”,他的画不在意细处的得失,特别注重大局的造势,处处体现豪放之气。的确,他的画气势磅礴。

    清 石涛 对牛弹琴图

    石涛题山水诗句

    石涛 《黄山图》

    太极精灵随地涌,泼泼云海练江横。

    游人但说黄山好,未向黄山冷处行。

    三十六峰权作主,万千奇峭壮难名。

    劲庵有句看山眼,到处搜罗短杖轻。

    昨日黄山归为伴,至今灵幻梦中生。

    不经意处已成绝,险过峦生冷地惊。

    昔谓吾言有欺妄,五年今始信生平。

    几峰云气都成水,几石苔深软似绒。

    可是山禽能作乐,绝非花气怪天呈。

    石心有路松能引,空外无声泉何争。

    君言别我一千日,今日正当千日程。

    人生离别等闲情,愧余老病心凄清。

    有杯在手何辞醉,有语能倾那不倾。

    满堂辞客生平盟,雄谈气宇何峥嵘。

    诗文彰显出一股大气磅礴、胸怀山水却独钟黄山的情感,诗画相融——融天地,融山水,融人间真情,融画家之大爱。

    石涛 《淮扬洁秋图》

    老木高风着意狂,

    青山和雨入微茫。

    图画唤起扁舟梦,

    一夜江声撼客床。

    石涛 《黄山图》

    黄山是我师,

    我是黄山友,

    心期万类中,

    黄山无不有。

    石涛 《黄山图》

    墨团团里墨团团,

    墨黑丛中花叶宽。

    试看笔从烟里过,

    波澜转处不须完。

    石涛山水立轴画精品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题花鸟诗句

    石涛 《梨花图》

    人说梨花白雪香,

    我爱梨花似月光。

    明月梨花浑似水,

    不知何处是他乡。

    石涛把梨花比作月光,真的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他乡游子,面对一树洁白如雪的梨花,仿佛故乡的月亮冉冉升起,月华如水,令人如梦似幻。

    石涛 《荷花紫薇图》

    紫薇花放庭前树,

    花放紫薇郎正来。

    却羡繁红今日好,

    始知草木爱仙才。

    石涛 《菊竹石图》

    兴来写菊似涂鸦,

    误作枯藤缠数花。

    笔落一时收不住,

    石棱留得一拳斜。

    何必秋风想会莼,

    菜根无乃是灵根。

    写来澹墨清泉里,

    留与肥甘作孟邻。

    游人若宿祥符寺,

    先去汤池一洗之。

    百劫尘根都洗尽,

    好登峰顶细吟诗。

    以上七言,皆可见得石涛的性灵之妙悟,题寻常之物如桃花、梨花、紫薇、白菜等,无不情怀别具,慧眼有物,物中有我,妙趣横生,禅意盎然。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