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人人书画网  中国书画春晚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08086
    广告

    临习《毛公鼎》之感悟 作者:窦万兴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临习《毛公鼎》之感悟作者:窦万兴临习《毛公鼎》已有数月,这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重器,其铭文书法浑穆沉雄,章法从容大气,每一次落笔都能感受到古文字的厚重力量。现将几点浅见整理如下,与同好交流。 一、先识其“形”,更要悟其“神” 《毛公鼎》铭文属西周晚期金文,笔画圆劲厚重,结体端庄稳健,却又

    临习《毛公鼎》之感悟


    作者:窦万兴


    临习《毛公鼎》已有数月,这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重器,其铭文书法浑穆沉雄,章法从容大气,每一次落笔都能感受到古文字的厚重力量。现将几点浅见整理如下,与同好交流。

     

    一、先识其“形”,更要悟其“神”

     

    《毛公鼎》铭文属西周晚期金文,笔画圆劲厚重,结体端庄稳健,却又暗藏灵动。初学时容易陷入对“形”的机械模仿,比如过分追求笔画的粗细均匀,反而失却了金文特有的“屋漏痕”质感。后来发现,其线条看似圆润,实则暗含提按顿挫,像“王”“命”等字的横画,起笔藏锋如石坠深渊,收笔回锋似老树盘根,需以腕力带动笔锋,才能写出那种“力透纸背”的沉雄感。而整体章法虽字字独立,却如星罗棋布,行距疏朗中透着呼应,临摹时需心中有“整体”,不可拘于一字一画的得失。

     

    二、通“字理”方能得“笔意”

     

    《毛公鼎》铭文是西周大篆的典范,许多字形保留着象形、会意的古意。比如“天”字像人头顶苍穹,横画舒展如天幕;“德”字(古作“惪”)从“直”从“心”,笔画间需透出端正磊落之气。临习前若能结合文字学知识,了解字形演变和构字逻辑,书写时便会多一份理解与敬畏。曾因不解“鼎”字的象形结构,写出来总像“三足不稳”,后来对照铭文拓片,观察其下足外撇如鼎足撑地,上体横画内收似鼎身敛气,才慢慢找到平衡感——原来文字的“形”与“意”,本就是一体两面。

     

    三、以“静”养“气”,与古人心神相通

     

    大篆书写最忌浮躁。《毛公鼎》铭文记载的是周宣王对毛公的训诰,字里行间透着庄重肃穆的历史感。临习时若能沉下心来,想象古人铸鼎刻文时的虔诚,笔锋便会不自觉地放缓,节奏也会与铭文的气韵相合。有次心绪杂乱,写出来的字笔画飘忽如断线风筝;后来静坐片刻,默念铭文里“勤公乃事,勿敢荒宁”的句子,再落笔时,手腕沉稳了许多,线条也多了几分从容。原来书法不仅是技法的修炼,更是心性的涵养,与古人心神相通的瞬间,便是笔墨最生动的时刻。

     

    如今再看案头的临习作业,虽离原帖的神韵尚远,但每一笔都藏着与千年文字对话的痕迹。《毛公鼎》的魅力,或许正在于它让我们在笔墨间触摸历史的温度,在顿挫中体会文化的重量——这大概就是临习古帖最珍贵的收获吧。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