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几经霜,花凋叶泛黄。
芳华消暑热,瘦影立寒凉。
偶觉秋风起,还怜禅意长。
残枯犹是美,水墨染平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已是深秋。曾经的一池春水,被夏天热烈的盛情揉碎,拥着一池夏荷迈着自信而欢快的脚步,款款走进了秋天。娇媚的碧荷也脱下夏衣,换上了秋装。
人们都颂扬盛赞夏荷之美,殊不知,秋天的荷花才更有韵味。她就像一位换下盛装的贵妇人,一身成熟的大地色休闲打扮,一幅慵懒随性的神态,随和率性,自然不做作,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有着高傲圣洁的君子之风,是历代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也非常喜欢画荷花,尤对残荷情有独钟,他曾在一幅《秋荷》图上题诗道:
“不染污泥迈众芳,
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
留着年年纸上香。”
这首诗很好地诠释了圣洁美丽的荷花,即使残败也不失风度,依然在画纸上摇曳生姿,散发着阵阵醉人的馨香,沁人心脾,这就是残荷的魅力所在。

细观齐白石的秋荷,荷梗虽然有的已经折断,多呈几何形分布着,但依然错落有致,赭墨画出的荷叶,依然风度翩翩,秋意浓浓。
齐白石的残荷图,苍拙古朴,就像流年岁月里沉淀的诗篇,豪情壮观,魅力无限;那苍劲的茎秆虽然折断,却宁折不弯;那斑驳陆离的荷叶,虽然残败不全,却风韵犹存。他以精到的笔墨,赋写了一首首荷塘诗韵的美篇,一幅幅坚韧的独特画卷。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透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首《残荷》,仿佛看到,某个阴雨连绵的秋天,秋风瑟瑟,作者思念故人,相思如雨,他呆呆地坐在亭子里,聆听雨点敲打残荷的声音,脑海里正酝酿着一首诗……一幅幽静凄美的意境美展现在眼前。
徜徉在诗人的诗行里,品赏着画家的秋荷风韵,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别样的享受!

低垂的莲蓬,水面上团团的小荷,还有昂首向上的新荷,代表着生命的轮替和延续,生机无限。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