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6月,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联合相关部委机构共同发起的“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展宗旨: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探索科技与美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艺术创新发展,增强艺术作品表现力,拓展大众美育覆盖面,以普及美术数字化为己任,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启动仪式上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德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韩敬霞、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炳义、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职业发展部部长陆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信息部主任李霞、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总策划丁易名、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蒙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振国、中国商界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武玥如、中外国际友好交流中心策略顾问孙小娟分别致辞。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德俊: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启动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项目——“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科技赋能文化艺术创新”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美术事业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着文化艺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方式。
国家明确要求我们,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艺术创作的表现力、丰富文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拓展美育普及的广度深度。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更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必将成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盛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预祝大展工作顺利推进,圆满成功!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韩敬霞:值此“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活动启幕之际,作为深耕文旅干部培养的党校平台,我们始终关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数字化始终是赋能艺术生态的关键引擎。数字化既是工具革新,更催生交互式、沉浸式的新范式;公众参与上,技术消弭了观赏壁垒,让艺术真正“活”在当下。期待本次活动成为艺术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预祝大展圆满成功。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炳义:文化艺术作为东方文明的瑰宝,如何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薪火相传、服务人民,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此次“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的举办,正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和有力实践,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必将成为一次展示中国美术数字化创新成果的盛会,一次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标杆性事件,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卓越贡献!
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职业发展部部长陆锋:非常荣幸代表全国总工会出席"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启动仪式!总工会作为扎根基层的群团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职工文化发展。艺术需要扎根生活,文化需要服务人民。期待与各界专业机构深化合作,发挥工会"毛细血管"般的基层优势,共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职工身边。让我们携手用艺术点亮职工生活,用文化凝聚奋斗力量!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信息部主任李霞: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艺术传播碎片化、审美需求年轻化的新形势。在此背景下,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参与"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这一国家级重点项目。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数字技术传承艺术精髓,以创新表达弘扬中华文化,共同谱写新时代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总策划丁易名:深入分析了数字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艺术创作的转型趋势,在数字中国战略指引下,大学生艺术创作正呈现三大数字化趋势:一是创作媒介数字化,VR、AR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二是传播方式网络化,云端展厅成为重要展示平台;三是评价体系多元化,大数据技术助力艺术评价创新。在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引领下,通过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本次大展必将办成一次展示数字时代艺术创新成果的盛会,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蒙刚:作为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代表,全国超6000万老年书画爱好者、年投稿30万件的热情证明:艺术不分年龄。让我们以书画为媒,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在创作中学习智能设备,在参展时体验科技便利,既传承文化又拥抱智慧养老。为银发族搭建展示舞台,让"活到老学到老"成为最美夕阳红!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振国:作为国家级协会,艺术永远需要在传承中创新。真正的艺术家凭借深厚的文化修养——包括哲学观、美学素养等,与精湛技法完美结合,这是AI永远无法企及的艺术灵魂。让我们以自信的姿态拥抱科技时代,用文化修养筑牢艺术创作的护城河!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商界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武玥如:作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所属机构中国商界文化艺术中心代表,我们肩负着搭建商业与文化艺术桥梁的使命。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商报的资源优势,推动"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落地,为艺术项目注入商业活力。诚邀各界携手合作,以经济赋能文化,用艺术滋养商业,共同谱写产融结合新篇章!将全力支持大赛举办,助力优秀文化项目绽放光彩!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所属中外国际友好交流中心策略顾问孙小娟:数字时代的艺术价值,关键在于通过展览传播将数据转化为可流通的数字资产——这需要建立艺术家个人ID数据库,更需要行业协同共建。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需要新思维,我们既要避免食古不化的展示方式,也要警惕全盘西化的审美陷阱。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永远是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让我们携手构建数字时代的艺术新生态!
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组委会主任陈爱民:本次大展是在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加快实施的背景下举办的。作为国家级美术数字化领域的重点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美术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大展重点展示美术作品数字化采集、存储、传播的创新成果,推出"数字美术馆""虚拟现实展厅"等亮点项目,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艺绽东方金牌艺术盛典组委会执行主任浦科研:本次活动将突破时空限制,以线上为主要参与渠道,诚邀行业大咖云端共襄盛举。组委会将全力做好执行工作,以专业数字化平台,务实推进各项筹备细节,确保活动高质量落地。现诚挚呼吁各界给予支持,携手打造一场引领行业发展的艺术盛会!
参加“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启动仪式的嘉宾有: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德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韩敬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信息部主任李霞、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炳义、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大赛总策划丁易名、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职业发展部部长陆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振国、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蒙刚、中外国际友好交流中心策略顾问孙小娟、中国商界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武玥如、文旅中国运营中心内容总监马思源、大展组委会主任陈爱民、艺绽东方金牌艺术盛典组委会执行主任浦科研、中国当代艺术学会理事陈满春、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邵琼琼、艺绽东方金牌艺术盛典组委会副主任郭剑楠、北京逐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媒体部经理刘烨。
参加“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的还有艺术家代表和渠道代表。
艺术家代表:著名书画家、徐悲鸿长孙徐小阳、李苦禅弟子金奎、王雪涛弟子薛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扬波、满文斗、佟成明、刘一、张安亮。
渠道代表:刘颖、李沐霏、简小琴、刘清晨、宋子君、芦山、刘晏宾、刘鸣。
艺绽东方2025全国
美术数字化大展的特点
1
突出了主体性
本次大展青少组创作主题有:我眼中的祖国、如果我有一支神笔、地球小卫士任选其一创作;中青年、中老年组创作主题有:文化与历史传承、环境与自然、科技与未来任选其一创作。鼓励用书画、摄影或者工艺艺术的形式充分表达对祖国、对文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增添了多样性
绘画类包括涵盖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插画、数字绘画等各类绘画形式;书法类包括毛笔书法(真、草、隶、篆、行等字体)、硬笔书法、篆刻等;摄影类创作品风格黑白、彩色均可,单幅、组照不限;工艺艺术包括漆器、木雕、石刻、陶瓷工艺、雕塑工艺、金属工艺、编织、印染、织毯等。
3
强化了科学性
本次活动采取一赛制和两次评审制,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组成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入围复评的作品名单。入围复评的作品将接受进一步严格评审,评审团队将从作品的艺术水平、创新性、与主题的契合度,以及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体现深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评选出获奖作品及参展作品。
4
严肃了组织性
本次活动严格按照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以及活动组委会要求进行组织,从组织征稿、专家评审、举办展览以及后续宣传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严格、规范、有序的开展。
活动周期
“艺绽东方——2025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征集、评审时间:2025年7月1日-11月30日,于2025年12月1日-12月31日在优秀艺术馆-全国美术数字化大展展厅展览。
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大、中、小学生,书画艺术爱好者,美术工作创作者、从业者,校外培训机构,少年宫等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本次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共同为文化艺术数字化的建设及推广添砖加瓦,让更多人领略到艺术数字化的魅力。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参展方式
活动组委会联系人及电话
展览部:139-0137-6766
技术部:151-1790-0480
监督部:158-1033-3355
联系邮箱:yzdf12@126.com
媒体支持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