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人人书画网  中国书画春晚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08086
    广告

    “唐宋八大家”名言与书法,八种高度,八大智慧(5)苏辙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5、苏辙:凡事看淡,寸心必安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观苏辙一生

    5、苏辙: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观苏辙一生,劳苦不避,功成不居,自然祸亦不及,实不负其父之雅望,亦不负"辙"之美名与深意,实可曰:"大矣哉,淡定苏辙!"


    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上皇帝书》


    世界上没有不从下开始而一下登得很高,没有不从近开始而一下能到远处的。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认为文章是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可能学习就掌握,气则可以通过涵养而得到。这是从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的。苏辙直接说,文章就是作者气的有形体现,所以把气养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翰墨人生

        xxx

        0文章
        0总阅读
          广告
          广告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