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康斯太勃尔《甘草车》
The Hay Wain
John Constable
1821

这幅田园气息浓郁的风景画,是康斯太勃尔的代表作。描绘温暖夏日的午后,萨克福的弗拉福特磨坊附近,静静推动风车的溪流。田园牧歌式的静谧氛围,融汇素描记录光线和自然现象稍纵即逝的效果。对风景画的发展和其后的巴比松画派带来了深远影响。
41
安格尔《荷马被神格化》
The Apotheosis Of Homer
Jean Ingres
1827

作为传统和古典绘画领袖,安格尔《荷马被神格化》,是学院主义绘画无法逾越的典范。技巧高超,影响深远。画作表现胜利女神为古希腊诗人荷马加冕月桂王冠的情景。足下两名女子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化身。身边围绕着从古迄今的艺术界巨人,三角形构图流露了古典主义的理想范式。
42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Delacroix
1830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已经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以纪念碑的方式,结合了勇敢的当代纪实文学和神话隐喻。远处依稀可见巴黎圣母院,不同的服饰展示不同阶级,衣衫褴褛的男孩象征普通民众,而半裸女性作为自由的隐喻,挥舞三色旗唤起民众的情绪。颤动的笔触,写实的技法,色彩的排列,传递出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真理性。
43
托马斯 • 科尔《帝国的历程:毁灭》
The Course of Empire
Thomas Cole
1836

《帝国的历程》系列,作为纪念碑意义的历史寓言,描绘假想帝国的兴衰起落。以艺术探索真理的激情,提升和确立了美国式风景画的面貌。《毁灭》是系列第四幅,前景中征服者的雕塑,以前倾的支配姿态将视线引入画面,电闪雷鸣、浓烟弥漫、建筑燃烧、桥梁倾塌。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原因,铸就了帝国无法挽回的毁灭,仿佛末日降临。
44
透纳《勇猛号战舰被迫销毁》
The Fighting Temeraire
J.M.W.Turner
1839

《勇猛号战舰被迫销毁》是对优雅战舰的伤感纪念,也是对不列颠海军曾经辉煌的哀悼。画中的「勇猛号战舰」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赢得英雄般的地位,但现代蒸汽技术永久注定了桅杆船的终结命运,也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技术变革。
冷暖色调的交错、松散笔法与厚重颜料的对比,旧世界与新时代的碰撞,光色的强调和激情的笔触,都展示了透纳精湛技巧,预兆了印象派的诞生。
45
罗伊茨《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
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
Emanuel Leutze
1851

这幅鸿篇巨制描绘华盛顿及其军队,戏剧性的横渡结冰的河流,于 1776 年 12 月 25 日,奇袭新泽西州特伦顿的英军的场景。锯齿般参差的浮冰、远处受伤的战士和嘶鸣的马匹,华盛顿英雄般高贵的立于船头,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象征了美国军队以自由和真理的名义,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道德信念,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之作。
46
约翰 • 米莱《奥菲利亚》
Ophelia
John Everett Millais
1851

作为拉斐尔前派最受欢迎的画作,《奥菲利亚》取材自《哈姆雷特》的一幕,奥菲利亚在父亲被其情人杀死后,将鲜花环在身畔,沉河而亡。
米莱以植物学般的精准描绘花卉,添加三色堇(虚荣)、紫罗兰(忠贞)、荨麻(痛苦)、雏菊(无辜)和罂粟(死亡)等,最后的还以右侧叶子形成的骷髅轮廓,暗示墓地和死亡。对细节不遗余力的关注,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热衷,使画作散发出恒久的生命力。
47
威廉 • 亨特《世界之光》
The light of the world
William Hunt
1853

亨特取材自《圣经》的名作《世界之光》,是维多利亚时代基督教的定义性图画。画中基督手持蜡烛现身曙光之中,敲击一扇荆棘丛生的紧闭的门。充满宗教圣洁感的两重光明,良知之光唤醒良知,安宁之光拯救灵魂。强烈的感染力和氛围,充满象征情感和超现实主义的细节描绘,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心灵支柱。
48
库尔贝《画家的画室,真实的隐喻》
The Painter's Studio
Gustave Courbet
1855

这幅叙事程度极高的画作,是写实主义创立者库尔贝的杰作。构图中心正在创作的库尔贝,象征性了绘画中「真理」的观念,躶体模特是非理想的美的化身。艺术工作室的环境氛围中,孩童的意见超越他人之上,说明观察和表现当代现实的美,对艺术而言至关重要。标题语义双关,既是真实的隐喻,也是库尔贝对写实主义背后哲学的隐喻。
49
米勒《晚祷》
The angelus
Jean Millet
1857

米勒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晚祷》。描绘深秋寒冷的夕阳暮色中,空旷原野上的农民夫妇,伴随远处教堂的钟声,虔诚的俯首默默祈祷,感谢上帝赐予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的情景。画面安静而庄重,表现的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更是缅怀辛勤劳动以养育众生的先祖。画中蕴涵的庄严和崇高深深打动了历代世人的心。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