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曼 • 雷《阿丽娜和瓦尔古》
Aline et Valcour
Man Ray
1950

超现实主义者曼 • 雷,在弗洛伊德之前,就用艺术的方式勾勒出心理问题的轮廓。萨德的小说中,阿丽娜和瓦尔古彼此相爱,但父亲阻止其结婚。曼 • 雷画中阿丽娜的头颅着双眼,置于钟型罩内,暗示被断头台重创。其父则如同躺着的人偶,面孔背对,呈现心理和生理绝对征服的状态。曼 • 雷对某种人性的阴暗面做了雄辩的视觉批评。
91
卢西安 • 弗洛伊德《帕丁顿室内》
Interior at Paddington
Lucian Freud
1951

英国当代表现主义画家卢西安 • 弗洛伊德,偏爱畸形而病态的主题。用粗率的笔触和克制的用色,揭示出某种生命本质的色彩。
《帕丁顿室内》中男子身着雨衣静立屋中,奇怪的僵硬感和大尺寸的枯萎盆花呼应。画框将所有元素囚禁其中,强调了幽闭恐惧的基调。无光泽颜料带来粉彩画的质感。红地毯和灰蓝的基调对比,增添不安的气氛。
92
杰克逊 • 波洛克《蓝柱》
Blue Poles
Jackson Pollock
1952

美国艺术家杰克逊 • 波洛克以独创的「滴画」技法闻名。巨大画布平铺地面,四周游走时,将颜料喷洒滴溅画布,同时综合使用多种材料,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追求下意识的极端放纵的方法。《蓝柱》标志了其绘画的全新浓烈度。丰富的色彩也摆脱了此前略显拘束的调色,其富丽感令人叹为观止。
93
威廉 • 德 • 库宁《女性一》
Woman
Willem de Kooning
1975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 • 库宁,探索如何让具象元素在抽象构图中发挥潜力。在关于女人的作品中感受最强烈。画面由一系列不同厚度、重量和方向的扭曲线条组成,试图捕捉人物被社会和语言规范前的初始状态。《女性一》由具象和抽象两个领域构成的特定张力塑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
94
贾斯培 • 琼斯《旗帜》
Flag
Jasper Johns
1955

贾斯培 • 琼斯偏爱理智和精准的方式,拆解抽象表现主义的修辞美学。《旗帜》在美国国旗的基础上,通过对媒介的改动,用蜡质介质制造出厚重的表面,形成类似表现主义的风格。打断了图像的意义功能,赋予旗帜这种漂浮之物某种坚实的物质性。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击和批判,成功的和一系列艺术前例妥协。
95
巴尔蒂斯《山》
The Mountain
Balthus
1955

在现代艺术激烈变革的时代,巴尔蒂斯却是一位具有古典主义情结的画家,善于从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建立起超自然情绪的心理绘画。《山》平淡而诡黠的画面之下,笼罩着迷离的惆怅和莫名的思索,似乎刻意在心灵深处探询索隐。深刻中溶入了诗意般的抒情气氛,无论是外表还是布局,都体现了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
96
马克 • 罗斯科《白色中心》
White Center
Mark Rothko
1950

马克 • 罗斯科专注哲学命题,深入生命本质,以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表达出的情绪本身,色块仿佛悬浮于背景之中,让人感受到宇宙和宗教。《白色中心》以白色居中,夹着黄色、桃红和玫瑰紫。极为精简的构图之上,色彩的感觉被无限放大,散发出具有象征意味奥妙的美感,引发强烈的心理共鸣和情感震撼。
97
大卫 • 霍克尼《泳池双人像》
Pool with Two Figures
David Hockney
1972

《艺术家肖像(泳池与双人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图像,堪称霍克尼的巅峰之作。画作融合了两个标志性题材——泳池和肖像,描绘了一名身穿西装的男性站在泳池边,望向水池中游泳者的场景。两个人像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描绘,作为一件概念艺术,体现了理想化池畔风景的精髓,以及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
98
安迪 • 沃霍尔《玛丽莲 • 梦露》
Marilyn Monroe
Andy Warho
1956

美国波普艺术明星安迪 • 沃霍尔,擅长采取照相版丝网漏印技术,让画面如同印刷厂未完成的样张一般,这幅《玛丽莲 • 梦露》是最典型的代表作。沃霍尔大规模复制流行明星梦露的图像,折射了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同时对美国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进行了善意的讽刺。
99
安塞尔姆 • 基弗《室内》
Interior
Anselm Kiefer
1981

安塞尔姆 • 基弗有力的描绘了德国第三帝国时期的文化,创作了很多新表现主义最具挑战性的画作。《室内》的广阔空间依稀是政府大厅,漆黑浓重的色彩,边缘锐利的线条,粗粝的涂抹方式令气氛倍感压抑。画作探讨了民族身份和权威机构间的博弈。冷峻、脆弱的建筑全不带感情的,诉说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带着痛苦的过去,释放出强烈的情感能量。
100
彼得 • 多伊格《淹没》
Swamped
Peter Doig
1990

美国当代艺术家多伊格独创的迷人魅惑的景物作品,透过类似电影手法的构图和编排,流洩出深层潜意识中具有时空连续性的弦外之音,隐藏着象征意义和梦幻般的叙事性。《淹没》融合居住旅游的记忆,创造出幻想、写实与抽象融合的画面。特殊的构图视角与色感,表现出时间流逝的叙事张力。
我们坚信,所有经典的卓越之作
都能实现自身与观者之间的互动
使我们摆脱流俗趣味和眼界局限
远离拙劣之作和迷惑不解的表象
转而去深入探索画作本身的意义

如果心动请一定留言告诉我
是哪幅画面,让你挥之不去
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