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保罗 • 高更《布道后的幻象》
Vision after the Sermon
Paul Gauguin
1888

高更借宗教传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描绘《创世纪》中的故事。斜伸的黑色树干,将画面分隔为左下角的农妇和幻象两部分——带翼天使与雅各扭在一起难分难解,呈现出布道后内心的挣扎。高更有意夸张了前后景在透视关系上的比例。简洁的扁平化环境,强烈的红色背景,呈现出强烈的非自然主义,也体现出后印象派的主观画风。
61
文森特 • 梵高《星月夜》
The Starr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1889

这幅梵高后期在精神病院创作的《星月夜》,旋转躁动的星云,金黄满月的漩涡,火焰升腾的柏树,被汹涌动荡的蓝绿激流裹挟吞噬,夸张手法描绘的变幻星空,仿佛看得见时光的流逝。天空下安睡的村庄是如此宁静而安详。淡蓝的色调,动感的线条,自由的时空感仿佛脱离现实的幻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臆想世界。
62
亨利 • 洛特雷克《红磨坊的舞会》
Dance at the Moulin Rouge
Henri Lautrec
1890

表现法国上流社会纵乐淫逸的旷世之作《红磨坊的舞会》,以讽刺手法和夸张笔触,描绘红磨坊这一「乐园」场面。疯狂的动作和麻木的神情,沉醉在纵情恣肆中虚度光阴。热烈嘈杂的氛围下,画面鲜明跳跃,笔触洒脱灵动,纸醉金迷,颓废无度的氛围充满动感和放荡,隐含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嘲弄:颓废、冷酷、傲慢而疲惫。
63
爱德华 • 蒙克《呐喊》
The Scream
Edvard Munch
1893

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 • 蒙克的《呐喊》,这个血红色残阳映衬下的痛苦的表情,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作。蒙克通过系列红黄交织的波浪线,挤压扭曲的面部表情,呈现出呐喊和尖叫的恐怖图景,尽端无动于衷的人影,强化了内心崩溃边缘的极致疯狂。正如蒙克所言:「只有一个疯子能画出它。」
64
亨利 • 卢梭《沉睡的吉普赛人》
The sl
Henri Rousseau
1897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卢梭的代表作《沉睡的吉普赛人》,描绘空旷冷峻的沙漠中,席地而睡的吉普赛人和一头雄狮。夜色朦胧,月光如水,充满了诗般的意境。卢梭用纯真无瑕的眼睛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神秘莫测的情节和场景,为超现实主义画风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情调。
65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
The Boulevard Montmartre
on a Winter Morning
Camille Pissarro
1897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以高视点,洞察了清晨繁忙的蒙马特街景。后退的林荫道,两侧的行人和建筑,构成简单而强烈的构图与透视感。草图般的笔触,点彩派的技法,加之淡雾弥漫的冬日效果,使画作在珍珠般柔和的质感之上,营造出强烈的喧嚣动感。
66
康定斯基《构图八》
Composition 8
Wassily Kandinsky
1902

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而言,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为原则。」《构图八》只运用最基本的几何形状和色彩,元素彼此协调而抗衡的分布于空间中,审慎地到达全体性的协调感。自由与约束的对比,呈现出直觉表现和有意抽象形式间的关系。
67
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
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
Pablo Picasso
1907

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是 20 世纪最著名和享有盛誉的图像之一。五位裸女诱惑的望向画布之外。多样的视点、撩人的姿态、扭曲的面孔,粗粝的形体,使画作充满不安的力量。激进的几何风格,标志了立体主义的诞生。此画包含的元素被现代主义运动吸收,其理念不断的挑战着艺术世界和公众。
68
克林姆特《吻》
The Kiss
Gustav Klimt
1908

表现主义艺术家克林姆特的《吻》,描绘被金色光芒缠绕,跪在花园中强烈拥吻的男女,女子沉醉的同时浮现出羞怯而被动的神态,充满性的矛盾和奇幻般的压迫感。金箔和华丽的装饰覆盖下,性的愉悦和与之相邻的死亡阴影,汇聚成绝望边缘颓废而唯美的强烈爱欲,成为极具装饰性的爱情隐喻。
69
亨利 • 马蒂斯《舞蹈》
The dance
Henri Matisse
1909

画中围成圈的舞蹈图案,从古典时代就被不断引用。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舞蹈》中,扁平化色彩描绘的舞者,形成圆环图案,以有规律的动感布满画布。画作对色彩、线条和形式的革命性使用,为 20 世纪绘画两大重要运动,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埋下种子。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